首页 关于章兴 公司业务 产品与服务 新闻资讯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

最新动态

News

PPP之忧:地方患上“国资流失忧虑”症 百亿注册资本金把民企挡门外

尽管各地PPP入库项目正在加速落地,但民资参与度并不理想,出现国有资本热,民营资本冷等问题。
这背后,与“国资流失忧虑”、“不确定焦虑”等理念、机制障碍密切相关。
     “三冷三热”    
 
 
 
2014下半年以来,我国PPP合作掀起热潮,但深入分析存在“三冷三热”现象,暴露民资响应度低下问题。
国有资本热 民营资本冷
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第二季度报告显示,财政部示范项目中已签约民企占比36%。安徽国厚资产PPP事业部负责人黄彬经历更说明问题,在他跑招投标的过程中,省市层面的PPP基本是央企参与,在县级层面也只是偶尔能看到两三家比较上规模的民企。
从地方PPP地情况看,政府在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存在国有资本热、民营资本冷现象,民企自身参与项目投资额占比依然较小。
 建设热   运营冷
不少地方反映,当前PPP合作中,不少社会资本方只愿意承接工程建设环节,对运营环节不感兴趣。
银行资本热   自有资金冷
不少民营企业反映,PPP项目资金门槛高,拿到项目,更多要靠拆借的银行资金。
广州某股份制银行高管说,民企本身实力弱是其参与PPP合作的重大障碍,因此银行资金对PPP项目参与是必要的,但是民资依靠杠杆进入PPP可能会有巨大风险。
 
 
 
 
 
多重障碍
 
 
 
PPP合作中之所以出现“三冷三热”,与“国资流失忧虑”、“不确定焦虑”等密切相关。
“国资流失忧虑”
在东部某省,很多PPP项目设置注册资本金100亿元、总资产500亿元的条件进行招标。此外,当地市县一级实际操作的行业主管部门和其授权机构在信息发布、市场预测等均要求谈判的社会资本是央企或国企,以减少风险。
  不减反增的“国资流失忧虑”,直接导致PPP模式推广中出现“高度重视,低效落实”局面。
“不确定焦虑”持续发酵
广州一家基础设施投资集团的财务主管说,面对PPP大餐,不少民资陷入犹疑。
其主要原因是在不少PPP案例中,政府方的变动导致项目产生“质变”,民资由于处于弱势缺乏保障,担忧“兑现”不确定性情绪持续发酵。
“融资困境”难摆脱
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韩志峰说,PPP主要适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,民营企业总体规模较小,实力较弱,融资难度大,制约其参与PPP项目机会。
 
 
 
 
破“瓶颈” 须机制创新
 
 
 
有关专家建议,在当前投资增速下滑的背景下,有关方面应加大力度,破除“瓶颈”,推动民营资本更快、更好进入PPP投资领域。
 建免责机制
广西发改委有关人士说,做试点,要允许成功,也要允许失败。推动PPP项目开花结果,要有风险承担机制。
创新合作方式
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韩志峰说,要采取多种方式吸引民间资本。
要在PPP项目中推动混合所有制,鼓励民企、国企、外企共同成立项目公司,推动项目建设、运营。
要鼓励把分散的民间资金通过设立基金等积累起来,以股权投资等方式参与到PPP项目中。要鼓励民企间加强联合合作,通过组建联合体等共同参与PPP项目。
合理的合同范式
业内人士表示,必须设计合理的合同范式。
从地方政府角度看,订立合同要在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方面兼顾公平与效率,明确责任分担、风险分摊等。
从社会资本角度看,合同订立要预留调整和变更空间,据市场环境和项目变更设定动态调节机制,保证社会资本的收益率。

网站首页 | 关于章兴 | 公司业务 | 网站地图 | 法律声明 | 网站统计

电话:0596-2883456 地址:漳州市芗城区元光南路5-2幢7楼(交通银行电梯入口)

漳州市章兴担保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-2016版权所有 闽 ICP备16004545号-1